为保住“出口”这驾马车长期稳定地奔跑,国家积极出台政策“组合拳”,促进外PG电子网站大全贸出口稳规模、调结构。金融作为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重要资源配置手段,也是促进外贸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建议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外贸力度,从资金补贴、融资信贷、保险保障、跨境结算等方面精准施策,助力外贸形势持续向好。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达到32.33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18.62万亿元,增长6.2%;进口13.71万亿元,增长4.1%。当前,我国外贸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进出口总值创出新高,各季度都在10万亿元以上。前三季度历史同期首次突破32万亿元,各季度进出口分别为10.15万亿元、11万亿元、11.17万亿元,可以说季季过10万亿元,这在历史同期是首次。
第二,各类经营主体保持活跃,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进出口贸易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7.78万亿元,增长9.4%,占外贸总值的55%,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第三,目标市场多元化稳步推进,我国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取得了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21万亿元,增长6.3%,占比提升到47.1%;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9.63万亿元,增长4.5%,其中对东盟国家进出口5.09万亿元,增长9.4%。同期,对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4.18万亿元和3.59万亿元,分别增长0.9%、4.2%。
第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四成。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1.03万亿元,增长8%,占出口总值的59.3%。其中,高端装备出口增长43.4%,集成电路、汽车、家用电器出口分别增长22%、22.5%、15.5%。此外,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13万亿元,增长2.8%。
第五,进口产品丰富多样,大宗商品进口量稳定增加。前三季度,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5%。其中,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9.01亿吨,增加了4.8%;铁、铝等金属矿砂11.38亿吨,增加4.9%。同期,集成电路、汽车零配件进口值分别增长13.5%、4.6%。消费品进口超过1.3万亿元。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贸易促进措施。例如,2021年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离岸贸易;2022年海关总署推出了扩大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范围、简化优化小额小批量出口自动审单适用条件等便利化措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以下举措部署成为促外贸增长的重要政策动力。
第一,国家进口贸易示范区再扩围。2022年底,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增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上海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功能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两江新区、广东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29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截至目前,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已达43个。新设立的进口贸易示范区发挥了促进进口、服务产业、提升消费、示范引领四大作用。中国已经连续13年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是21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市场,6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市场。
第二,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范围。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6.2个百分点。跨境电商主要有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跨境电商从依托第三方平台为主,逐步开发出独立网站、社交网站、搜索引擎等多种新渠道。二是由早期的个人和贸易型企业为主转变为贸易型企业与生产企业融合发展,许多生产企业由线下转到线上,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三是由单纯注重性价比逐步向注重品牌、质量、标准、服务等转变,定制化、个性化商品快速增长。四是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范围、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便利跨境电商进出口退换货管理、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等举措陆续出台,为跨境电商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国家支持海外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海外仓已成为支撑跨境电商发展的新型外贸基础设施,通过在目的地国设立海外仓,再把商品以批量的方式运输过去,根据当地市场进行分拣、包装、运输,能够有效提升物流效率并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跨境电商海外仓数量超过2500个,分布在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PG电子网站大全地区。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
第四,各地实施贸易促进措施。例如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税退税政策发布;岳阳城陵矶内河开辟直达港澳新航线及转口航线,优化保税区进出区管理新模式;烟台开通西非几内亚、东非坦桑尼亚、乌干达等18个港口的新航线。
应该看到,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财政金融是支持外贸的重要着力点,将有效助力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降低经营成本,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主要出口国家表现疲软等背景下,支持我国外贸顶住压力、稳住增速。
第一,支持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议以资金补贴的形式,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对中小企业在产品检测认证、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境外广告、申请 AEO 高级认证等方面予以补助。
第二,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扩大保单融资增信合作,积极满足中小微企业外贸融资需求。鼓励银行机构在认真做好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在授信、放款、还款等方面持续优化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设备更新、绿色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交通运输、仓储等外贸保障相关行业的低碳转型做好金融支持与服务。
第三,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企业的承保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减少外贸企业损失,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资信水平和融资能力,便于企业获取融资支持,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出口信用保险也能助力企业更加大胆地探索新的国际市场,拓宽业务领域,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
第四,优化跨境结算服务。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满足外贸企业汇率避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求。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企业需要更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来支持其海外的业务,包括跨境结算、外汇管理、风险对冲等。这不仅促进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