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1-12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916.6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10.6%,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出口1611.1亿元,增长14.4%;进口305.5亿元,下降5.8%。
1-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48亿元,增长0.8%,与全省增速持平,在全省排第9。
经商务部确认,1-12月,全市实际吸收外资金额11.82亿元,下降61.33%,总量在全省排第10。
一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局党组领学促学作用,带动各基层党组织集中学条例、守党纪,强党性。二是推动党建和业务互融互促。印发《江门市商务局落实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基层、强基础、固根基”行动方案(2024-2026年)》,实施《堡垒强、先锋亮、发展红》党建品牌项目,激励和提升党员干部担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能力本领。我局在江门市2024年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优秀等次;市贸促会获得全省贸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局机关收到企业、有关部门单位感谢信和表扬信共24封,党员干部获得省级、市级荣誉共4人次。
一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组织超过1000家次企业参加印尼国际礼品及家庭用品展、中国(阿联酋)贸易博览会等100多场境内外重点展会。我市对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0.6%和6.1%,对墨西哥、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分别增长35.4%、31.1%、21.7%和16.6%。办好用PG电子手机版足广交会,第135届、136届广交会我市参展企业数量和获得展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继续在广交会设立“江门制造”产品展示区,积极开展“国际采购江门优品专项行动”,我局与印尼长优集团签订经贸合作框架协议。4家企业登上电子家电产品出口百强企业(家电产品2023年十大出口企业)名单。二是培育发展外贸新动能。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政府与省贸促会联合举办跨境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江门产业对接大会,中国(江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3年度考核结果提升至第二档。推动外贸转型发展。新会区健康食品基地、江海区智能家电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市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达70家。积极培育新的进出口增长点。“江门制造”汽车“出海”取得突破;“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46.1%;获批供港澳活猪配额企业5家(分配供港澳活猪配额3.14万头)、食糖进口配额企业7家(分配食糖进口配额4.74万吨),农产品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0.9%和33.1%。三是提升外经贸企业安全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险履盖率,近1600家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配合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举办贸促会原产地优化升级系统系列专项培训,帮助企业用好各项自贸协定。市贸促会全年签发原产地证书1.81万份,增长10.45%。提高对外投资管理和涉外法律服务水平,支持企业“走出去”延伸产业链条,全市对外投资项目31个,投资额3.67亿美元,分别增长47.6%和248.4%。
一是培育特色消费品牌。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侨都(江门)咖啡文化周、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茶饮文化周,持续擦亮“侨都咖啡”“江门茶饮”“五邑美食”等特色消费品牌。推动老字号焕发新活力,“新宝堂”“嘉士利”获评“中华老字号”,“李锦记”等17家企业入选第一批“广东老字号”。二是大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举办“邑起焕新”家电促消费行动等大型促消费活动,积极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激发消费活力。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拉动家电、汽车等消费品消费超过30亿元;全市乘用车上牌量增长5.59%,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50.46%。三是创新消费场景。协同有关部门举办广州白云机场宣传周、深圳机场宣传周等活动。在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茶饮文化周期间,开设首条无人机“空中外卖”配送航线条特色文旅线路,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举办“山货上头条×粤品月香”生鲜商家分享会(江门站),促进农村消费,助力“百千万工程”。
一是加强外资工作调度。建立全市招商活动、合同外资转实际外资项目、增资扩产项目、在谈重大外资项目等4个清单,发挥省、市两级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促进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利润再投资,美心食品、李锦记、吉宝数据等项目达成增资和入资意向。二是强化外资服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主持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协调解决外资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外商合法权益,支持外资企业植根江门、做大做强。12家外资企业上榜2024广东外资企业百强榜单。三是用好投资激励政策。加强各级外资激励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激发外商投资热情。全市招引投资超1亿元的外资项目39个,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摩托车整车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总投资额达173亿元;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23个,增长12.25%。
一是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通关模式改革,新开行2条“组合港(一港通)”航线,“一港通”进口模式启动测试,港澳籍船舶入境维修直航业务正式开通。以“组合港(一港通)”模式出口货物6.58万标箱,超过上年业务量2倍,惠及企业2800多家次,为企业节省物流等成本近2000万元。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国际贸易指标评价排名跃升至全省第6。二是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江门高新港获海关总署批准设立进境肉类、水果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积极开展谋划建设江门综合保税区的选址分析、产业选择研究等前期工作。三是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制定《江门市加快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发展的行动方案》,促进消费链、供应链、产业链建设。
一是加强安全生产。制定《江门市商务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江门市商务局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等文件,加强商务领域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坚决防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二是坚持依法行政。累计出动92人次开展46次“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检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开通线上线政务便民服务热线项,积极回应市民对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事项的咨询诉求。三是加强涉外经贸风险防范。举办二手车出口政策宣讲会,协助省贸促会在我市举办2024企业国际化经营合规培训和风险排查(江门专场)活动,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出具《企业国际化经营合规风险评估报告》,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举办“以法慧企业 粤行越稳”涉外法律服务江门专场活动,提升企业境外投资与合规经营法律风险防控能力。四是加强商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诚信兴商 融合传承与创新”和特一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护佑百姓健康 践行社会责任”案例入选广东省“诚信兴商”典型案例。
一是受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等因素影响,稳外贸、稳外资面临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增加,进口短板仍然明显,外商投资意愿较低,吸收外资后劲不足。二是消费持续扩大动力不足,消费市场预期有待增强。三是口岸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5年全市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线”工作安排,统筹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大力提振消费,扎实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论武装。落实《江门市商务局落实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基层、强基础、固根基”行动方案(2024-2026年)》,把全局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改进优化机关作风,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深入开展“一城一节一IP”活动,进一步打响“侨都咖啡”“江门茶饮”“五邑美食”“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等特色消费和旅游品牌。落实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深入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大力提振消费。推动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提档升级,打造特色商业地标。大力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创新消费场景,挖掘外来消费潜力。持续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
抓展会、抢订单,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境外重点展会,稳住欧美市场,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等新兴市场。用好广交会平台,加强与印尼长友集团等境外采购商的对接。加快建成用好江门高新港进境肉类、水果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扎实推进农产品进口基地建设,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壮大跨境电商,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等新模式新业态,推进蓬江区智能家电产业带省级试点建设。举办多种形式培训和政策宣讲,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外贸金融和涉外法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PG电子手机版险覆盖率,降低企业出口收汇的风险。
宣传落实各级外资激励政策,发挥外资企业圆桌会议、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等机制作用,推动在谈外资项目落户和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推动我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调区扩区,支持江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拓展业务,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利用外资主体作用。
做好“组合港(一港通)”通关新模式、港澳籍船舶入境维修直航江门口岸试点的应用推广,提升中国(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申报覆盖率,推进“智慧口岸”建设,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全市口岸资源整合并扩大对外开放,高标准完成三埠港搬迁项目等工程。
(六)抓好商务安全发展。加强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坚决防范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积极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活动,培育和树立典型企业和典型案例。推动更多企业加入省商务厅对外投资及境外安全风险防范综合服务项目,提升企业安全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