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挑战增多,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基本面没有变,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因素依然稳固。
2024年我国外贸在挑战中砥砺前行,顺利通过“压力测试”,整体运行态势良好,表现可圈可点。展望2025年,我国外贸有望持续回稳向好,继续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展现出其独特的韧性和活力。
2024年全球贸易总体呈复苏态势,联合国贸发组织最新指出,2024年全球贸易额有望同比增加1万亿美元,达3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贸易回暖主要得益于主要经济体的通胀趋缓以及经济增长预期改善,但服务贸易额同比增速高达7%,占据全球贸易增长份额的一半左右;货物贸易额同比增速仅有2%,尚未恢复到2022年的最高水平。折射出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差距正在拉大。
传统行业部门的贸易额出现明显下降,但新兴行业如绿色能源、人工智能、汽车、集成电路等相关产业贸易增长强劲,高附加值行业正在成为拉动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4年虽然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且不稳定,但亚洲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长态势较好,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密切且保持增长;拉美、非洲等地区经济面临一定压力,但与中国的贸易合作潜力逐步释放。我国外贸保持上行态势,整体运行平稳。
其一,整体平稳,大国地位巩固增强。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月度进出口连续8个月保持增长。其中,出口23.04万亿元,同比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同比增长2.4%。前11个月我国外贸顺差总额达到了62905.7亿元,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外贸顺差总额,创历史新高。货运量,特别是进出境飞机架次,同比增幅高达68.8%,直接反映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活跃程度得到显著提升,外贸高附加值产品供销旺盛。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增速显著高于世界整体水平(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与我国出口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正相关性:出口年同比≈1.94*全球货物贸易量+0.34;根据WTO预测的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2.6%,我国2024年出口同比为5.3%左右)。
据WTO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14.2%,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今年预计仍将维持在14.2%左右,贸易大国地位得到巩固和增强。
其二,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8.4%,占我国出口比重近六成。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增长迅猛,机电产品以及集成电路、汽车、家用电器和船舶等重点商品的出口额也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增长显著。我国产业提质升级,商品竞争力得到提高。
其三,新质生产力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壮大。跨境电商市场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24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模式也在海外市场逐渐兴起,为我国外贸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提供了新的机遇。
其四,贸易主体活力增强。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主体,持续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前11个月,我国有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超过15万家,合计进出口值增长12.9%,进出口同比增长8.7%,较同类产品进出口整体增速高7.6个百分点。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市场适应性,使其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中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其五,市场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产业链延伸、新兴市场开拓等因素,成为2024年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东盟、中国香港、墨西哥等产业链下游经济体对我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49.1%,东盟继续保PG电子官方网站介绍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美国、欧盟、日韩等传统市场的贡献率为12.3%;印度、俄罗斯等其他新兴市场的贡献率约为38.5%,金砖合作机制持续深化。
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自所有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进口增长12.4%,高于我国进口整体增速近10个百分点。12月起,我国给予所有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正式生效,帮助这些国家更多产品进入中国大市场,共享机遇、共促发展。预计,除东盟、欧盟、美国等传统贸易伙伴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将日益成为中国外贸企业的新选项。
与2024年相比,从欧美库存、国内PPI周期来看,2025年全球贸易基本面并不差,全球贸易有望继续保持积极势头,各权威机构预测全球国际贸易规模仍将缓缓复苏,呈现小幅上升之势。
贸易战风险和持续地缘政治挑战,是2025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将给全球贸易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贸易战风险。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依然严重,特别是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关税2.0政策,对外输出压力,将严重扰乱全球价值链,并冲击关键贸易伙伴。另外,欧盟对部分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可能给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带来新挑战。如汽车出口,11月份单月同比只有-7.7%,显著低于前10个月的18.6%。
地缘政治挑战。巴以冲突、俄乌冲突、红海地区等地缘冲突持续发酵,对全球贸易秩序和供应链稳定造成冲击。地区局势紧张势必导致部分航线受阻,进而推高航运成本和贸易成本,直接影响我国与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国际贸易和投资。
国际高标准经贸合作机制挑战。如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意在构建一个准入门槛和标准较高,具有相当排他性的经济组织,业已成为发达国家争夺国际贸易新规则主导权的舞台。目前,CPTPP由11个国家组成,涵盖了约占全球经济13%的市场,是全球第二大自贸区。随着英国于12月15日正式加入CPTPP,英国作为CPTPP的首次扩员,以及“脱欧”后的重大成果,这一进展受到广泛关注。
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新引擎,对于中国而言,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通过加入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的举措,必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劳动保护、金融投资等方面的“合规”挑战。
展望2025年,虽然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且2024年下半年以来存在明显“补库存”和“抢出口”现象,挤压了部分2025年出口份额的影响,但我国外贸发展积累的积极因素在增多,全球贸易增长向好的趋势不变,中央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不变,我们有望持续保持稳定向好增长态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重视政策风险。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政策变动仍将是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各国可能会根据自身经济形势和政治需要调整贸易政策,如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企业需密切关注各国政策动态,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如合理调整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等。
第二,加快数字化转型。数字贸易将继续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发展趋势。企业应加大在数字技术方面的投入,提升线上营销能力和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拓展销售渠道,以“快”应“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性、生产贸易的灵活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减少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贸易损失。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PG电子官方网站介绍与交流。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推出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措施,提高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性,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
综上而言,我们需要把握机遇,不断扩大外贸“朋友圈”,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活动,加速产业链上的配合,在企业与政府的紧密协作下,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2025年向着贸易强国的目标稳步前进。